DB54∕T 0397-2024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西藏自治区)

ID

F404E7544EC24DB2941CD071304720FA

文件大小(MB)

0.16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30,CCS B 41 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54/T 0397—2024,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2024-09-15 发布2024-10-15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4/T 0397—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诊断..1,5 预防..3,6 治疗..4,7 无害化处理..4,DB54/T 0397—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农牧学院提出,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振宇、李通、吴庆侠、曾江勇、王明琼、孙建春、王雅静、董海龙、白玛普,加、邹雨婷、廖吕、李善政,DB54/T 0397—2024,1,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牦牛饲养企业、养殖区、养殖户、养殖场和动物诊疗单位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T 27530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消毒剂使用指南》 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牦牛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in Yak,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牦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又称牦牛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in Yak),简称牦牛出败。临床上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4 诊断,4.1 临床综合诊断,4.1.1 发病年龄,各种年龄阶段的牦牛均易感,以1岁以上牦牛发病较多,4.1.2 传染源,DB54/T 0397—2024,2,病牛排泄物、分泌物和带菌牛为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牛和病愈后带菌牛,4.1.3 传播途径,多杀性巴氏杆菌大量寄生在牛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各种诱因使牛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入,体内,经淋巴液流入血流,发生内源性感染,然后病牛排出大量毒力增强了的病菌使其他健康牛感染,外源性感染多经消化道,其次为呼吸道,偶尔可经皮肤黏膜的损伤或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不良因素,也可诱发本病,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长途运输、饥饿、寒冷等,4.1.4 流行特点,新疫区为暴发流行,老疫区多为散发性或局部地方流行。该病致死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以气候,骤变、冷热交替、多雨暴雪、闷热潮湿时多发。体温失调,抵抗力降低是本病主要的发病诱因之一;长,途运输或频繁迁移,过度疲劳,饲料突变,营养缺乏,寄生虫等也可诱发此病,4.2 临床症状,4.2.1 败血型,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泌乳和反刍停止;,腹痛,粪便呈粥样或水样,混有粘液或血液,恶臭,多伴有鼻孔出血和尿血。随着病情的发展,腹泻开,始,且往往无法及时进行治疗而发生死亡,病程多为12h~24h,4.2.2 水肿型,病牛症状严重时,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水肿会随着胸腔扩散至前胸甚至舌下周围组织,致使头部、,咽喉、颈部及胸前部皮下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水肿。由于咽、舌与周围组织高度肿胀,病牛舌伸出口外,呈暗红色,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往往因窒息而死,病程多为12h~36h,4.2.3 肺炎型,病牛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达39.5℃~41.0℃;病牛呼吸高度困难,痛性干咳,流泡沫样鼻液;胸部叩诊有浊音区并有痛感,听诊有湿啰音、有时出现摩擦音;病牛初期便秘,后期下,痢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有恶臭;病程较长,一般为3d~7d,常因衰竭而死亡,4.3 病理变化,4.3.1 败血型,呈败血症变化,全身黏膜、浆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肌肉和脂肪组织都有出血点;内脏器官充,血,肝脏和肾脏发生实质变性;脾脏无变化或有小出血点;淋巴结充血、水肿;胸腔内有大量渗出液,4.3.2 水肿型,患牛颈部、下颌、面部、咽喉、胸前等处呈胶冻样水肿,切开水肿部有黄色透明液体流出,并伴有,出血;局部淋巴结高度肿胀;死后可见肿胀部位呈现出血性胶样浸润,DB54/T 0397—2024,3,4.3.3 肺炎型,本型最为常见,其病变形式主要为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腔内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肺与胸,膜、心包粘连;整个肺脏有不同肝变期变化,肺切面呈大理石状,散在有坏死灶;病程较长者可见肺充,血、水肿,4.4 实验室诊断,4.4.1 病料采集,对败血型病牛,无菌采集心脏、脾脏、肺脏、肝脏、胸水、腹水等。对水肿型和肺炎型的病牛,无,菌采集局部水肿液、渗出物、脓汁、肿胀的淋巴结或其他病变组织等,4.4.2 病原鉴定,对所采集样本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涂片……

……